听新闻
放大镜
深化新业态领域未检综合履职 助推“六大保护”融通发力
2025-07-09 14:58:00  来源:检察日报-观点版  作者:罗洁 高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强化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制定专门矫治教育规定等相关内容,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深化发展指明航向,提出新要求、高标准。近年来,点播影院、电竞酒店、密室逃脱等新业态文娱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迅速,以多元化服务、个性化体验、数字化运作等方式刺激消费增长与拉动经济发展,丰富精神文化与满足社交需求,但因监管规则滞后于社会治理需求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新业态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检察机关应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引领,加强未成年人“四大检察”综合履职,携手推动“六大保护”协同发力、形成合力,更好以检察履职促进新业态文娱场所监管治理,共同绘就新业态领域未成年人保护“同心圆”。

  利益平衡:界定场所性质,打破监管僵局

  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业态、新概念,相关法律规范难免存在时间差、空白区。对于不断涌现的点播影院、电竞酒店等新业态,相关监管依据不明、监管职责不清的情形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新业态场所的监管漏洞与未成年人的猎奇心理系违法犯罪滋生的重要诱因。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确立了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新业态的创新发展需以此为基本依循与价值导向。同时,国家也必须合理引导新业态健康发展,而非“一刀切”式采用“单一禁止型”监管机制。

  笔者认为,寻求新业态良性发展与未成年人保护之间的适度平衡,需在创新监管与包容审慎原则下,依据体系解释与同类解释规则界定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判断“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具体列举事项与新业态场所等概括事项的相似性与等价性。结合现有法律规范以及新业态文娱场所侧重的功能属性,辩证看待未成年人限制或禁止出入问题,避免无限扩张场所范围。针对电竞酒店,现有法律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专业电竞酒店和非专业电竞酒店的电竞房区域,从根源上消除造成未成年人危险现实化的可能性;针对点播影院、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偏“娱乐”属性的新业态场所,应依据比例原则构建分级分类审查与年龄准入机制,能激发创新活力反哺新业态行业的长足发展。

  多元共治:依托公益诉讼,凝聚监管合力

  数字信息技术转型升级的加持下,不法信息发布者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暗语、模糊图片等手段规避审查,利用大数据产生的“信息茧房”效应向点击用户反复推送不法信息,并以“隔空管理”方式组织未成年人在新业态场所从事有偿陪侍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通过刑事追责方式固然能达到惩治犯罪与预防犯罪效果,但不足以从多维度、多面向督促、协同行政监管主体构建齐抓共管的格局。需以“刑事+公益诉讼”协同履职,借助行政公益诉讼“支点”,撬动未成年人行政监管保护“大杠杆”,推动“单一保护”向“协同保护”转变,稀释新业态领域监管困境。

  一方面,推动行政机关构建常规治理与运动式治理之“双轨”执法联动模式,契合新业态管理规范逐步制定和完善的弹性、灵活和调适特质。具体而言,公安机关构建“线上+线下”的双重监管机制,既重点监控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较多的新业态文娱场所,又要管控含涉未成年人敏感信息的软件后台;文旅部门强化对资质证照、内容安全、身份核验的审查监管力度;网监部门强化技术甄别,有效控制不法信息的传播途径、速度、范围;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落实平台用户实名登记制度,形成全面、动态、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

  另一方面,依托技术赋能促进数字检察融入数字政府建设,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协同整治新业态乱象。2025年5月28日国务院颁布的《政务数据共享条例》成为打破“数据孤岛”的关键抓手,进一步厘清行政机关数据共享的权责边界。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引下,推动搭建府检数据适时共享平台,整合各类监管数据资源,实现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

  宏观治理:加强社会教化,培育良好风尚

  新业态领域滋生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现象的原因,不仅包括场所隐蔽与监管真空,而且包括未成年人遭受诱骗、哄骗后逐渐扭曲错位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未成年人处于心智尚未成熟阶段,法律意识淡薄、认知能力模糊、自控能力不足,在金钱诱惑下极易受违法犯罪行为影响而深陷其中。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保障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检察机关督促行政监管、网络治理,能助推行业主管部门堵漏建制,打破监管僵局、填补监管真空;也需协同发挥家庭第一道防线、学校重要阵地、社会保护屏障作用,助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之稳固三角架构,在源头上实现权益保护及预防犯罪效能。其一,精选典型案例,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营造良好风尚。其二,依托法治副校长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提升未成年人的法治素养。其三,联合民政部门、教育部门、妇联组织加强对涉案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密切关注未成年人成长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强化监护人的法律观念和责任意识,压实监护责任,改善教育环境,形成全社会保护合力,促使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者分别为四川省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检察官助理)

  编辑:葛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