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镜案专栏第44期:贾老师
2019-12-16 15:45:00  来源: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  作者:通崇检

  这个老师很负责

  下午四点一到,贾老师的晚托班热闹起来。乌黑的小脑袋,三五结对,进门扯着稚嫩的童音喊,贾老师好!贾老师每声必应,脸上堆出肌肉能组织出来最大的笑意,招呼着来晚托班上课的孩子。

  贾老师别着手,在几张小桌子里踱来踱去。时而眉毛舒展:玲玲,最近写字有进步,加油。时而眉头紧蹙:小涵,回头算术老师给你再补补,简单的错误老是改不掉。得到赞许的孩子,小嘴抿着乐;挨了批评的,撅起小嘴,在低下头用笔沙沙写着。

  地方还是小了,和学校还是不能比。环视屋子一周,贾老师轻叹一口气。她没教师资格证,晚托班也不算正儿八经的教育培训机构。她的本职工作就是照看孩子,兼着管管作业,等家长接走即可。即便如此,贾老师还是自认不比真老师逊色,不管能力还是态度。

  贾老师的微信朋友圈里,重点中学小学的校长、老师名录有一串,这都是资源。放下手机,贾老师喜欢跑学校,和熟识的老师要点学习资料,带回去给晚托班的孩子用。都是混教育界的,共享资源那是应该,贾老师这么想。

  在外上课一年

  贾老师喜欢做老师的感觉,更是热心人。她的晚托班上两个孩子,马上小升初。孩子家长想进重点学校光明初中,又掏不出钱买学区房,正发愁。

  贾老师见不得孩子家长诉苦,说她有办法,光明中学的校长和她很熟,进两个孩子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见对面投来惊讶目光,贾老师掏出手机就要拨号,说现在就可以给校长打电话。

  两个妈妈涨红了脸,摆摆手说不是这个意思。贾老师你这是帮大忙,孩子上学的事情比天大,你办事我放心。

  光明中学可不是说进就能进,贾老师的面子并不管用。但大话说出去了,贾老师丢不起人。她把两个孩子叫到跟前,就说光明中学已经要你们了,但是属于特批,还要完善手续。这段时间,学习跟着我,功课不能落下。还有,这事回家不能和你爸妈说,是咱们的小秘密。

  小孩子哪懂这里面的门道,只当贾老师对他们掏心掏肺的好,回家爸妈只字不提学校的事情。

  每天,孩子背着书包上学,直接到贾老师的晚托班报到。贾老师全情投入,给两个上了“重点初中”的孩子补课,学校学到哪里她就教到哪里,时不时弄几张光明初中的卷子塞进孩子书包里。有卷子为证,孩子家长都以为贾老师确实有能耐。这不,孩子轻松进了光明初中!

  转眼一年过去了,两个孩子在贾老师的辅导下,成绩不温不火。贾老师有点着急,也没有更好办法。

  父母察觉

  路上,光明初中的学生穿着新发的校服一溜小跑,两个孩子满脸羡慕。一个孩子吃饭的时候,说妈妈我也想穿漂亮的校服。妈妈愣了,校服难道不是统一发的,也没见孩子回家提啊?孩子一慌,就把在贾老师那里上课的事情抖了出来。

  孩子天真,家长一听可就不对劲。上了一年,就压根没进光明初中的课堂,这算什么事儿?两口子哪有心思吃饭,直接跑去找贾老师,询问缘由。

  贾老师眼神闪烁,说这是暂时的云云。孩子爸妈跑去学校一问,两个孩子根本就没在学生名册上,学籍没有转过来。

  爸爸暴跳如雷,妈妈瘫坐在地上。贾老师却很委屈,隐瞒情况是有错,可你们孩子的功课可没落下,我都是按照学校的课程教的。说着,贾老师拿出一堆参考书,语文数学英语都有。

  孩子的妈妈看着贾老师,如同看着一个怪物。她说贾老师,这事太严重,你这骗的我们太狠了!孩子爸爸拨了110,贾老师被带走。

  再说俩孩子,虽说后来教育局特事特办同意他们重新就读初中,可必须从初一上起。耽搁的时间,再也补不回来了。

  看守所里的贾老师,一脸茫然悲凉,我比学校里的老师还负责,怎么就成犯罪了?

  谁需要学区房?

  这个故事匪夷所思,按照正常的事件发展轨迹,曝光顶多三两天,更遑论发展到刑事案件,因为里面实在是漏洞百出。整件事最匪夷所思最有两处:学生家长轻易相信晚托班工作人员能解决重点中学入学资格;这么长时间内,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此放心,够“心大”!

  家长们为什么把孩子上好学校寄托在找关系上,因为买不起昂贵的学区房,但又不甘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为什么如此忽略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也是认为进了重点中学就是上了“保险”,学业差不到哪里去,管不管无所谓。

  说来说去,那个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又捧得如珠如宝的学区房,它又在兴风作浪了。

  学区房捆绑优质教育资源的“怪胎”,这是中国教育乱象中极有代表性的现象。学区房被热炒,既有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和百姓对更好教育条件渴望之间的矛盾,也有全民文化水平提升社会竞争加剧下家长心态焦虑的放大。当然,开发商的炒作,舆论的引导,也都助推着学区房走向“神坛”。

  希望孩子成才,有出息,每个父母都有这样的朴素愿望。但是,如果都拿培养“别人家的孩子”的心态来对待自家孩子,恐怕大多数家长身心都会很累,最后往往失望。

  这种焦虑,学区房给了一个合理的释放“借口”。家长有种普遍心态,买了学区房,报了培训班,拼了所有能力,给孩子创造了好的学习条件,再学不好那就不是我的事了,我反正问心无愧。

  以此推论,十几年的深厚养育之恩就仅仅是一套学区房的价值?有了学区房进了好学校就意味父母教育责任完成?孩子学习不好就意味一生前途完蛋?诸如此类,还有一连串的反问。

  这样的反问,其实有些苍白,甚至让人觉得矫情。学而优则仕,中国家长对学业的重视远远超过对孩子其他品质的培养,学习好了,其他弱点欠点儿不算什么。自然,不能对普通的父母苛责太多,在这个社会里他们其实很多时候无能为力,能选择的的机会不多,只能通过看得见的东西去搏一把孩子的前途,比如学区房。

  孩子需要学区房,怎么看都像家长需要那套学区房。因为那里面寄托着梦想,承载了焦虑,也充斥着虚荣和攀比。

  不管怎么说,中国的家长,都很伟大坚韧。那些普通家庭砸锅卖铁创造一切条件培养出来的孩子,不管有没有大出息,要对父母说一声谢谢。不是感谢他们买了学区房,是感谢养育之恩和无私之爱。

  编辑:葛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