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征针对危险驾驶案件对村民进行普法。
李征在德清县新市镇开展矛盾调解、走访工作。沈加俊 摄
“路啷(上)开车要当心,前头后头看灵清,平平安安顶要紧,吃酒甭用开车子,开车要坐牢,赔钞票还要赔宁(人)。”眼前这个用一口流利德清话跟大家宣讲交通安全知识的大个子,是来自浙江省德清县人民检察院的“乡音检察官”李征,也是位有着将近20年党龄的党员。
与大家印象中面容坚毅、眼神锐利的检察官形象不大一样,李征脸上总是挂着和蔼可掬的笑容,每天耐心细致地接待着每一位上门群众。渐渐地,在群众心中,他与相识多年的老友一般无二。
李征在新疆生活了22年。刚到东南沿海地区时,语言、饮食、文化对他而言都成了难题,特别是听不懂当地方言,给他的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李征暗下决心,白天跟单位同事、工作对象说,晚上跟菜场摊贩、小区大妈聊,不久就掌握了一口流利地道的德清话。
凭借多年办案经验,李征发现很多案件的发生都是由于当事人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导致的,这更加坚定了他要做好普法宣传这项工作的决心。
2021年10月的一天晚上,下渚湖街道二都村文化礼堂里人头攒动,村民们坐在板凳上饶有兴致地听着李征的“土味”法治宣讲课……从那以后,他的每堂法治课几乎座无虚席。
“出圈”的密码就在于李征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他会用德清方言把一个个看似平常无奇的案件讲成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惊险的故事,坐在台下的村民们就像听说书人道“老底子”(古老的有传统的)故事一样,在沉浸式体验中慢慢提高了法治意识。
上了李征的法治课,老百姓们知道醉驾是要“坐牢”的、邻里纠纷把别人打伤是要“吃官司”的、超速超载出了事故不但赔钱还要“赔人”……
这些年,在李征的带领下,德清县检察院专门成立了一支“乡音检察官”队伍。他们把专业的法言法语转化为群众能听懂的乡里乡音,为群众带去接地气、有热气、检察味的法治课。该普法模式现已纳入德清县农村文化礼堂惠民项目,深受老百姓喜爱。
作为一名“乡音检察官”,李征专攻群众身边家长里短的“小事”,主要办理盗窃、故意伤害、危险驾驶、交通肇事等轻微刑事案件。尽管每天面对这些“小案”,但他始终坚持小案不小办、小事不小看,除了全面审查案件事实,随案化解矛盾更是他投入精力最多的工作之一。“每一个案子背后或多或少都存在矛盾纠纷,我能做的就是尽力去化解这些矛盾,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筑牢平安稳定‘第一道防线’。”李征说。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李征办理的大部分案件中的矛盾双方都会握手言和。
2020年9月,赵某偷了同村住户家的4只鸡和1只土狗来吃。“好好的一个人怎么会干偷鸡摸狗这种事情?”由于不合常理,李征多次前往赵某的住处以及当地村委会了解情况,发现赵某是由于生活困难、一时糊涂才做出了偷窃的勾当。
案件诉还是不诉?李征通过一场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随案开展释法说理化解村民们的心结,最终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案件办结后,李征还联系了镇上的司法所和当地村委会联合开展帮教工作,赵某也回归到了正常生活。
李征认为,司法办案既要惩恶扬善,更要谦抑审慎、宽严相济,真正关心群众疾苦。这样公平正义才能在司法实践中生根发芽,司法善意之花才能在基层得以生动绽放。
李征今年53岁了,精气神却一点也不输院里的小年轻。每天一大早上班的路上,他都会与小镇上的住户商家熟稔地打着招呼,不时就能收集到有用信息——“新市镇交通事故多发,道路安全需要引起重视”“禹越镇商贸娱乐行业较为发达,治安监管难度大”……
作为“群众家门口的检察院、老百姓身边的检察官”,李征始终坚持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出要对辖区内常见犯罪进行系统梳理,制发犯罪态势分析白皮书,为当地党委、政府预防犯罪、推进社会治理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