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刘培福:亮亮堂堂奔小康
2020-10-28 10:32:00  来源:高检网  作者:通崇检

  “小刘,咱们村太阳能光伏项目第一期6000元钱的收益到账了。村里的老少爷们可高兴啦!大家打心眼儿里感谢你!”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办事处北兴隆村党支部书记袁霞在路口拦住了刚从单位回到村里的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刘培福兴奋地说。

  “人的命更重要”

  2002年,刘培福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现役军人。2012年11月,转业到垦利区检察院。2018年2月,他被选派到北兴隆村担任驻村帮扶第一书记。

  驻村就要“驻心”。脱下检察服,换上便装,刘培福就把自己定位成北兴隆村一名地地道道的村民,坚持吃住在村,把村民当家人,每天都要在村里来来回回转上几圈,田间地头、村民家里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他心里有本“账”,记满了村民的需求。

  每年夏天雨季来临,刘培福心里都有一件揪心事。原来,在入户走访过程中,他发现村里有5户老人居住的是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子,遇到下雨比较多的天气还会漏雨渗水。

  2019年,台风“利奇马”过境山东,东营地区降水较多,刘培福第一时间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到村民家中进行安全排查,在5户老人家发现其中3户漏雨比较严重,影响到老人的正常居住。刘培福立即召集村两委和村经济委员会成员开会,讨论对漏雨的村民房子进行维修事宜,并提出按照往年的办法——每家一个宅基地进行维修,费用从村集体资金中支付。

  经过详细了解,刘培福发现,3户老人居住的房子并没有被列入维修范围。因为往年老人的孩子们考虑到老房子没什么维修价值,所以每次都是维修新房子。毕竟是家事,其他村民也不好说什么。

  于是,刘培福提议额外为老人维修老房子。有的村民提出这样会违反每户一处宅基地的标准,担心那些家里有两三处宅基地的村民会不理解,也要求维修自己的其他宅基地。对此,刘培福语重心长地说:“我提议修这3户房子,是要确保住在房子里的老人的生命安全,不能为了搞绝对公平就置老人的生命于不顾。至于那些没人居住的空房子,不在免费维修的范围。我觉得人的命更重要。如果还有人不理解、有意见,我来做解释工作。”在他的坚持下,3户老人的旧房子都进行了维修,不仅为老人解除了后顾之忧,也赢得了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

  “不仅要脱贫,还得跟周围比较好的村子一起奔小康”

  北兴隆村属于经济薄弱村,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收入比较低,外出打工的村民比较多。

  “第一书记”是信任,更是责任。刘培福一直没有忘记在入户走访时,村民说起北兴隆村跟周边村子相比,人口少、土地少、没有招商引资项目,自己对村民承诺:“我们要想办法对接国家扶贫政策,根据村里的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到时候咱们村不仅要脱贫,还得跟周围比较好的村子一起奔小康。”

  2018年,上级扶贫部门对帮扶工作提出了关于做好精准脱贫攻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加强农村组织振兴的要求。刘培福带着要让全体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愿望,到各帮扶村走访取经。他结合北兴隆村人口少、土地少、劳动力不足的现状,认为建设太阳能光伏项目是比较适合的路子,在跟村民们讨论时得到了一致认可。

  刘培福开始做方案、跑项目,考察施工公司的资质和能力,自己多次驾车外出实地咨询了解。经过综合考察后,拟定了投资50万元支持帮扶村建设太阳能光伏项目的规划。随后,他把上级文件精神和关于建设太阳能光伏项目的规划向垦利区检察院党组汇报。很快,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贾永胜到北兴隆村调研帮扶工作时表示,如果光伏项目能够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院党组将大力支持。

  确定了建设项目,刘培福又想着加紧施工,早日把项目落地。为此,他带着施工单位的人多次到区发改局、规划局等部门咨询项目备案、项目建设用地使用等相关事宜,并联系区电业公司准备材料,争取早备案早开工早收益。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太阳能光伏项目很快通过了审批。从此,刘培福全身心投入到施工建设中。

  “确保光伏项目的建设质量”

  为确保光伏项目设备的质量,刘培福多次到承建施工的光伏公司考察,了解公司的建设资质和项目施工流程。项目施工期间,他一直在施工现场,边学习边监督,确保光伏项目的建设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他从供电部门了解到,北兴隆村的变压器容量太小不符合国家规定,建成后不能全部接入国家电网。为解决变压器问题,他向单位领导和垦利街道领导汇报寻求帮助,并多次到垦利区永安镇变电所、区供电公司协调申请更换大容量变压器,以便项目建成后尽快顺利接入国家电网。经过多方协调,供电公司特事特办为北兴隆村更换了大容量变压器,最终解决了电力入网的关键问题。

  经过5个月的奔波和努力,北兴隆村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完成并接入国家电网。2019年12月20日,北兴隆村集体银行账户收到第一期电费收入6000元。按照目前的国家政策,北兴隆村每年的光伏发电收入约5万元。

  自脱贫攻坚战开展以来,在刘培福的多方协调下,北兴隆村安装了景观大门,修建了党建活动室并购买了图书,修缮了排水沟,美化了村文化大院。村民们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16盏新型太阳能路灯把村庄照得亮亮堂堂。

  如今的北兴隆村早已旧貌换新颜,处处皆风景。

  (本报记者郭树合 通讯员王艳青)

  编辑:葛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