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完善涉海涉渔社区矫正监督机制
2025-01-08 15:26:00  来源:检察日报-明镜周刊·实务  作者:陈光耀 郭树合

  山东省荣成市检察院在开展“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中,针对渔业经济发展实际,会同地方司法行政等部门出台文件,推动解决涉海涉渔矫正对象“出海难、就业难”、涉海涉渔企业“经营难、用工难”问题,既有效保障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权益,缓解企业用工难题,又促进社会关系修复融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注重“三个聚焦”,画好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就业“同心圆”。一是聚焦执法理念,先后与司法局、海洋渔业局召开6次联席会、协调会、研讨会进行沟通协调,就因地制宜推出便民利民举措凝聚共识,推进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审批监管工作难点共破。二是聚焦需求类型,会同司法局对全市4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面排查,筛选出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74名,涉及民营企业20家。除对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基本信息逐一登记、建立“一人一册”外,还细化采集社区矫正对象的职业类型、就业需求、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及出海审批、帮教奖惩等信息,建立涉及企业主、船长、海产品养殖人员等不同类型的信息库,重点跟踪、动态更新。同时监督社区矫正机构根据社区矫正对象职业、作业方式的不同,量身定制矫正方案,提高矫正方案适配性,优化外出审批方式,将个性化矫正、差别化管理落到实处。侯某在接受社区矫正前长年以捕鱼为生,捕鱼期出海生产作业是其家庭主要生活来源,入矫后因缺乏相关监管制度支持,无法出海生产作业,为解决生计难题,一度出现未请假出海捕鱼的情况,被给予警告处分。荣成市检察院联合司法局对其进行谈话教育,摸清其谋生需求,并制定针对性矫正方案,为外出监管打下基础。三是聚焦统一标准,统筹兼顾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监管与劳动就业权利保障,运用“大监管”思维破解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跨海域、常流动、监管难”问题,保障社区矫正法规定的申请外出制度的平等适用,同时监督社矫机构一次性告知申请外出所需材料、违规情形及后果,加强入矫教育,降低脱管风险。

  建立“三项机制”,跑出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关联信息流通“加速度”。一是设立专审专批机制,与司法局、海洋渔业局会签《荣成市社区矫正对象涉海涉渔外出活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统一规定出海作业需要提交的证明材料,简化审批流程。周某因交通肇事赔偿被害人欠下巨额债务,在建筑工地打工收入不稳定,家庭经济陷入困难。其听说出海捕鱼收入可观,但因渔船外出捕鱼周期不定,担心不能按时向社区矫正机构汇报个人情况、错过集中教育活动。后通过检察机关进村普法宣传得知社区矫正对象涉海涉渔外出活动的相关规定,在提交申请材料、通过相关培训和考核后如愿出海作业。二是完善市域部门协作机制,与公安局、司法局会签《“检警矫联动”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及时共享社区矫正对象跨区域行动轨迹、行政违法处罚情况、刑事羁押、失联查找等信息,推动市域部门协作升级,提升监管监督工作合力。三是推动跨域协同监督机制,在《胶东五市社区矫正跨区域合作协议》框架下,开展外出社区矫正对象委托协管、安全稳定合作、涉企涉渔社区矫正工作保障、检察监督、业务学习交流等方面合作机制,实现异地能“协管”,本地能“监督”。

  强化“三个监督”,实现涉海涉渔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监管“高质效”。一是强化数字化监督。借助山东省渔船渔港动态监控管理系统、船舶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系统等,每周对从事鲍鱼、海带等近海养殖的社区矫正对象活动踪迹进行抽查监督。对远海无信号区域,监督社区矫正机构通过卫星电话了解渔船位置、人员情况,确保定位精准。检察机关通过信息共享及时跟进监督社区矫正监管工作开展情况,确保社区矫正机构的信息核查工作到位。二是强化协同式监督。在社区矫正对象出海作业期间,委托社区矫正对象所在渔船的经理、船长、同船船员等人,与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共同组成34个“临时矫正小组”,协助落实离岸期间每日报到、信息核查、远程教育等监管帮扶工作,做好离岸期间矫正管理。三是强化联动式监督。与司法局、海洋渔业局、22个执行地街道、乡镇政府建立教育学习联动机制,将被批准出海的社区矫正对象信息通报至执行地乡镇政府,形成街道、乡镇政府、村居、司法所的监管合力。社区矫正对象外出期间,未能集中学习的按请假程序登记,到岸报到后一并补学。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人民检察院、山东省人民检察院)

  编辑:葛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