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涉及电子文档的检验鉴定中,文档的创建、编辑和保存等时间能否精准确定,对判定文档是否被篡改、伪造,从而决定案件的侦查方向以及案件定性至关重要。江苏省盐城市检察院近日在对涉案电子文档检验鉴定中,探究发现了WPS软件的文档备份原理,通过比对备份文档与相关文档之间的时间逻辑,高效确定文档的创建、编辑、保存时间等关键信息,助力案件高质量办理。
实验发现,在Windows7操作系统中安装WPS软件的环境下,如创建一份A文档,当对A文档内容进行编辑并执行保存操作时,会在电脑备份目录中生成一份备份文档。从文档的内嵌时间可以看出,备份文档的创建时间与A文档的创建时间相同;备份文档的修改、保存等时间为A文档最近一次执行编辑、保存操作时的时间;备份文档的内容与执行保存操作前A文档的内容相一致。
检验鉴定中,该院技术人员从送检电脑硬盘中提取到1份桌面文档和2份备份文档。分析发现,桌面文档的创建时间是某年8月25日15时10分,最后保存时间是17时23分。2份备份文档的创建时间均为15时10分,最后保存时间分别是16时26分、17时19分。根据上述文档的内嵌时间属性,得出如下逻辑。8月25日15时10分,嫌疑人创建了桌面文档,其后对桌面文档进行了2次编辑和保存操作,从而生成了2份备份文档。经检验,提取到的3份文档的创建时间均相同,编辑和保存时间也均符合时间逻辑,文档之间的内容并无差异。说明桌面文档虽然经过多次打开、编辑和保存操作,但文档内容并未经过篡改,属于同一份文件在不同时刻的记录。
检察机关通过探究WPS软件的备份原理,依托文档的内嵌时间属性,在多份文档之间进行比对,高效锁定文档最后一次编辑时间、保存时间等关键信息,为案件高效办理提供了有力智慧保障。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