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我们在“疫”线】史忠辉:止于至善,感动常在
2022-04-19 15:42:00  来源: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  作者:通崇检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我2009年硕士毕业后来南通工作,至今已有13年,不仅成家立业,也见证了南通十多年来的飞速发展。这一座原本陌生的城市,已不再陌生,南通已是我的第二故乡。

  4月的这一波疫情来势异常凶猛。当接到上级关于机关人员就地转为志愿者的通知后,我第一时间向所在的中沙社区报到,加入中南世纪花城志愿者队伍,并担任50号楼的志愿者楼长。我爱人是一名法官,在崇川区法院工作,目前也是该小区的志愿者。

  我的日常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挨家挨户送外出采购证。根据采购证送达情况,在表格中做好标记,摸清50号楼实际入住底数。二是全天候在该楼业主群内回答住户问题、回应居民需求、宣传官方政策,做好宣传组信息流转工作。做到回答问题精准权威,不信谣不传谣。三是每天为志愿者领取防护服、面罩、手套、头套等防疫物资。四是每天组织该楼全体住户有序完成核酸检测,查验苏康码和行程码,维护好核酸检测现场秩序,确保应检尽检。

  作为楼长,工作必须要做到手机不离身,随时传达上级信息和为居民答疑解忧。白天从事志愿者工作,晚上处理紧急公务,有时工作到半夜,但志愿服务工作中的感动无处不在。

  场景一:来自50号楼居民的支持、配合和肯定。目前楼中有4名志愿者,2名机关志愿者,2名居民志愿者。在前期志愿者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我都把防护服优先提供给居民志愿者。检察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都要做到“止于至善”。

  一天,50号楼业主微信群,一名老年居民主动加我微信,并发来一个红包,留言说“给志愿者买瓶水”“我们年纪大了,不能协助你们的工作,只是一点点小心意。”红包当然不能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最基本的守则。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来自群众的肯定,已经是对我们志愿者最大的鼓励。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发扬先锋模范作用,筑牢党的执政根基,厚植党的群众基础。相信疫情散去,我们伟大祖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会更强大,祖国会更加富强。

  场景二:来自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我们楼有一位产妇刚出院,一天,产妇的丈夫与我联系,“因为小孩子刚刚出生没有几天,肚脐眼的位置要天天消毒,现在家里的酒精都用完了,孩子肚脐眼的位置好像有局部感染。”我及时在群里发布求助信息,不到三分钟,就有8名住户主动提供棉签和酒精。另外,当有一位居民睡过头导致当天迟到参加核酸检测后,第二天,有多位居民在群里@提醒,并帮忙上门敲门提供“叫醒服务”。远亲不如近邻,疫情期间,守望相助,传递温暖,共克时艰!疫情虽肆虐,核酸检测时要求我们保持2米的距离,但居民的心却贴得更紧了。

  场景三:来自独自带娃的爸爸的求助。一天,一名年轻的居民与我联系,“老婆不在,现在家里只有我和5岁的孩子,我去做核酸检测时,特别担心孩子自己开门出来乱跑。”于是,我为其申请了通过绿色通道快速检测的名额,同时守在他家门口,保障孩子的安全。后来,我再次收到了信息,“哥,我老婆今天下午回来,跟你报备一下哦。后面应该不需要走绿色通道了,这些天真是太感谢你啦!”同为人父,将心比心,愿你家宝宝茁壮成长。

  场景四:从离开再到返回的感动。4月11日,我接到通知,抽调加入“崇川区防疫志愿者突击队”,全脱产参与全区疫情防疫工作,也就是说要暂时离开花城志愿者队伍。虽然哪里都是防疫阵地,但经过几日的相处,内心却有点舍不得我们花城50号楼的居民。在交接完工作后,我在微信群里与他们道别。“最美逆行者,多保重!”“千言万语汇成两个字,谢谢!”

  计划赶不上变化,全区人民到一线参与服务的激情高涨,突击队的名额爆满。第二天,按照最新工作安排,我将继续担任中南世纪花城志愿者。当我重返花城志愿者队伍时,我在群里收到了数十个“欢迎回归!”“欢迎回家!”这一刻,我的眼眶有点湿润,因为我觉得,我与花城50号楼已经离不开,与中南世纪花城离不开。

  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愿花城越来越好,愿南通越来越好,愿我们的伟大祖国越来越好!

  编辑:葛明亮